PG(中国大陆)电子·控股有限公司-官网

国外ADAS Tier1研究:外资企业NOA 转型的三条路径解析-PG电子控股有限公司
关闭
国外ADAS Tier1研究:外资企业NOA 转型的三条路径解析
作者:小编 日期:2025-08-18 点击数: 

  

国外ADAS Tier1研究:外资企业NOA 转型的三条路径解析

  2024 年 中国L2 以上市场中,安波福(2.6%)、采埃孚(2.1%)只有个位数的份额,但博世、大陆、电装等Tier1占比均不足 1%。

  根据佐思汽研的研究,外资ADAS Tier1转型进入NOA市场存在三条核心路径:加大中国本土自研,与本土企业合资,投资与整合本土ADAS企业技术。

  外资 ADAS Tier 1 供应商在中国的本土自研策略,核心在于践行“在中国,为中国”的理念。在中国建立独立的研发团队,并赋予其更大的自主权,针对中国特殊的交通场景、驾驶习惯和法规要求,自主开发适合中国市场的 NOA 技术。这一路径强调技术独立性和本地化创新。

  这一路径的代表企业是博世、安波福等。安波福将“彻底的国产化”作为目标,全面完善本土供应链配套能力,并已规划和筹备中国数据中心、测试中心。博世中国团队已经实现城市NOA的落地,并计划在2026年实现无图NOA的全球出口。

  博世最新成果是 “博世纵横辅助驾驶方案 — 至尊版” 。为加速 NOA 技术落地,博世采取 “分阶段量产 + 本土化适配 + 持续迭代” 策略。双 Orin-X 方案于 2023 年底量产,2025 年初推送城区无图到端功能,Orin-Y 方案 2025 年 Q3 量产进一步扩展能力;同时针对中国市场,覆盖 20 座城市复杂路况,支持高速、高架、城区全场景,并通过 OTA 远程升级持续优化功能。

  博世NOA方案搭载双Orin-X芯片提供了508TOPS的算力。在感知层,融合了5个毫米波雷达、11个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1个前向激光雷达以及12个超声波雷达,能够实现远达300米的精确探测。

  最近有哪些PG电子的热门玩法?它们有什么独特之处?

  博世的至尊版方案实现了从城市区域到高速导航的全场景覆盖,包括点对点辅助、自动变道、主动超车以及自动泊车等功能。值得关注的是,博世通过感知、决策和执行层面的多重冗余设计,如多传感器融合、双控制器以及双电机和双电源的制动与转向控制,确保了系统在极端条件下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博世的自研道路虽然投入巨大、周期漫长,但成果是显著的。它不仅成功推出了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NOA产品并获得量产订单,更重要的是,它在中国重新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能够自我进化的研发体系。这使其摆脱了对全球总部的依赖,能够与中国本土对手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大陆集团与地平线成立的合资公司智驾大陆推出了“全场景辅助驾驶系统繁星(Astra)”。该方案旨在将高阶NOA功能从高端车型下放至15-20万区间的主流新能源汽车市场,以此实现规模化部署。

  繁星方案锚定中高端市场,硬件层面采用 “11 个摄像头 + 1 个毫米波雷达” 的基础配置(支持激光雷达扩展),搭配双地平线M 计算平台,在满足 L2 + 级算力需求的同时实现成本控制。

  功能方面覆盖城区 NOA、高速 NOA、自主上下匝道、全场景泊车(记忆泊车 HPA、智能泊车 APA)及主动安全功能(AEB 自动紧急制动、LDW 车道偏离预警、TLR 交通信号灯识别)。

  合资方式可以快速切入市场和提升本地化能力。合作研发模式能够帮助外资Tier 1有效利用本土资源,弥补自身在某些特定领域(如AI芯片、本地化算法、数据生态)的不足,从而在快速变化的中国NOA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采埃孚于2021年首次投资入股中国本土初创技术型企业天瞳威视 ,并领投了天瞳威视1.5亿美元的C轮融资 。在 2025 上海车展上,天瞳威视不仅发布了自研的 BEV+Transformer 感知系统、端到端城市 NOA 系统等核心技术,还同步展示了涵盖泊车辅助、高速领航、软硬一体解决方案及未来出行服务的量产及准量产产品矩阵。这些核心技术未来有望为采埃孚的 NOA 技术布局提供有力支撑。

  采埃孚、电装、现代摩比斯等全球Tier1的资金实力雄厚,客户基础广泛,暂时在NOA技术竞争后落后,未来可能通过收购中国本土ADAS Tier1企业,实现对市场领先者的快速追赶。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