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中国大陆)电子·控股有限公司-官网

汽车智能驾驶感知系统和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深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PG电子控股有限公司
关闭
汽车智能驾驶感知系统和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深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作者:小编 日期:2025-08-06 点击数: 

  

汽车智能驾驶感知系统和智能驾驶域控制器深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总投资额为 39,288.09 万元,用于豪恩汽电深圳产线扩建项目(以下简称“深圳扩建项目”),本项目计划在深圳市豪恩科技园进行建设。本项目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招聘高素质且经验丰富的生产及管理人员,打造一个自动化水平高、空间结构布局合理的汽车电子生产基地。

  项目实施后,公司将有效扩大以雷达、摄像头产品为主的汽车智能驾驶感知系统和智能驾驶域控制器等产品的产能,提升产品稳定性及技术工艺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充分满足客户需求,进而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在汽车电子行业的业务布局与未来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国家陆续推出多项支持政策,汽车智能化浪潮势不可挡。在信息技术变革大背景下,汽车产业迎来智能化风口。近几年全球智能汽车市场规模呈现增长的态势,中国智能汽车市场也迎来快速发展,智能化、网联化正在重塑汽车行业发展新格局。

  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的多项政策条例,加快 构建智能交通体系,助力汽车产业智能化升级。2020 年 2 月 24 日,国家发改委 等 11 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其中在战略愿景里提出,“展望 2035 到 2050 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全面建成,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绿色、文明的智能汽车强国愿景逐步实现,智能汽车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21 年开始,中国迈入“十四五”阶段,智慧交通成为实现交通强国的切入点,“人、车、路、云”融合协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自动驾驶、车路协同、车联网等技术的试点和应用正在加速推进。2022 年以来,国家部委出台多部关于汽车智能化的重点政策,旨在推动智能汽车在多场景中的落地计划。

  在产业政策以及国家战略大力支持行业升级的背景下,汽车产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智能汽车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容,为公司的经营发展带来了重要战略机遇。

  扩充智能驾驶感知系统产能,紧随汽车智能化浪潮。我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进程正快速推进,基础智能化将进入全面覆盖的阶段。智能驾驶感知系统作为实现高级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的核心基础,其市场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趋势。面对强劲的市场需求,公司必须具备充足、稳定且高质量的产能保障,才能持续开拓并深度绑定优质客户资源,避免因供应不足错失市场良机。

  本次投资项目包括豪恩汽电深圳产线扩建项目。公司通过前瞻性地布局产能扩张,引入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提升公司多层次、全系列产品的供应能力,使公司能够灵活地响应市场需求,全面覆盖高、中、低端不同定位车型的多样化智能驾驶感知系统需求。该举措有利于公司紧随汽车智能化浪潮,突破产能瓶颈,抢占市场制高点,进一步提升公司行业地位。

  当前我国正大力发展智能汽车产业,国务院等部门以及地方政府持续出台各项政策,支持智能汽车产业发展。2024 年 8 月 27 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介绍当前无人驾驶和自动驾驶汽车产业的进展,特别提出公安部正在积极推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订,对自动驾驶汽车的道路测试、上路通行、交通违法和事故处理相关责任追究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规定,《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订工作已经列入了国务院 2024 年度立法计划、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的第一类项目。

  玩PG电子游戏时,有哪些特色亮点值得关注?

  自动驾驶是感知、决策和执行相结合的过程。环境感知是自动驾驶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环节,也将优先受益于智能化。“感”依靠车载硬件部分对所需环境信息(人、车、路)进行收集;而软件和算法部分负责理解信息,也就是“知”。在自动驾驶场景中,智能汽车需要对车辆、行人、交通信号灯、障碍物等行车环境做出既快速又准确的识别,需要借助车载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车载传感器共同实现。

  当前处于中国汽车产业正由电动化、辅助自动化驾驶向高阶自动化驾驶智能化发展关键阶段,智能汽车对配置摄像头、雷达等感知系统的数量和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公司能大幅提升摄像头等汽车电子智能感知系统产品质量和产能,促进产品核心技术的更新迭代,支持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提升。

  2025 年,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比亚迪旗下 10 万元级以上车型全系搭载,10 万元以下车型多数搭载。实现了代客泊车、遥控出车、自动泊车的标配。与此同时,吉利于 2025 年 2 月 12 日宣布,将在 2025 年 3 月初发布 AI智能化战略布局,紧跟比亚迪智驾战略。越来越多的车企或将陆续公开其详细智能化战略细节,为抢占新时代的市场绘制蓝图,全民智驾时代正在到来。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数据,2024 年 1-11 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高速 NOA 和城市 NOA 渗透率仅为 7.2%和 1.5%,2025 年 NOA 将迎来量产规模大幅提升。在智能驾驶技术加速落地的进程中,车载摄像头作为中高阶智驾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传感器,正经历单车搭载量提升和技术升级的双重变革。其核心价值在于提供高精度环境感知能力,并与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构成多模态融合方案,支撑

  高阶功能如城市 NOA、代客泊车等场景的落地。国际巨头(如博世、大陆)及本土厂商德赛西威等均在加速布局智能感知领域,豪恩需通过自建产能提升市场份额。

  长期以来,公司致力于成为未来出行变革创领者,引领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深度聚焦于集软件、算法、光学设计和硬件于一体的车载摄像系统、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和超声波雷达系统,持续开发 AVM 控制器、APS 控制器和高性能域控制器。公司的感知系统整合进汽车 ADAS 系统,从而实现自动泊车、代客泊车、低速自动驾驶功能。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公司提高摄像头等汽车智能感知系统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抓住汽车电子产业的高速成长期,面向市场提供全面的智能驾驶感知系统、域控系统等汽车电子产品。

  在汽车电子行业中,车载智能网联产品的技术迭代、市场渗透率继续飞速提升,预计未来将迎来进一步发展,未来市场需求强劲。多年以来,豪恩汽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致力于创造一流的产品,提供一流的服务。当前公司产品不仅满足了国内、国际行业标准,更在部分关键数据上取得了高于相关标准的技术领先,使得公司在超声波雷达、车载摄像头系统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公司的业务实现了迅速发展。在未来几年,预计需要更大的产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订单资源与市场需求。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公司将实现智能驾驶视觉感知系统等产品的产能扩张,结合公司在客户资源、市场份额方面的优势,有利于持续提升公司汽车电子产品的市场份额,提高对未来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的服务能力,为公司带来更大的业绩增长,巩固公司的行业地位,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助力公司实现战略目标。

  汽车电子产品的质量及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对汽车整车制造的声誉造成重大影响,因此,汽车整车制造商对汽车电子供应商的要求较为严格。供应商需要在研发能力、自动化水平、产品质量控制等环节进行一系列较为复杂的实验和认证程序才能最终获得认定,该认证过程可能长达 1 至 3 年。

  公司按照国家、行业和客户的质量管理要求,建立了完善的产品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和严格的过程控制管理流程,通过了 IATF16949 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 质量管理认证、ISO/IEC27001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认证或资质。

  综上,公司多年以来积累了高标准的质量控制体系,具备先进的生产制造工艺,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项目核心产品是以车载摄像头为代表的智能驾驶视觉感知系统。车载摄像头应用场景主要有舱内和舱外,其中舱外场景按功能分为前视、侧视、后视、环视、倒车等。前视、倒车、环视摄像头的搭载率排在前三位,其中前视摄像头的渗透率最高,环视摄像头搭载量最多,这是由于单车通常搭载 4 个环视摄像头,带动了总搭载量。

  公司市场开拓采用项目管理模式,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展产品设计、研发与生产。公司针对国内外客户的不同需求,采用项目组的形式,逐个开展项目开发,不断实现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在技术、管理、品质等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并树立了良好的行业口碑和企业形象。

  通过多年的持续经营,公司已经形成了为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商配套的强大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国内外客户资源,并与德国大众,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大众安徽、奥迪汽车、Stellantis、雷诺全球、福特全球、比亚迪、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日产、广汽丰田、北京现代、吉利汽车、长城汽车、江淮汽车、赛力斯、上汽乘用车、奇瑞等国内外汽车整车制造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得到了这些国内外客户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

  2024 年度,随着公司智驾感知系统产品渗透率持续快速提升,以及摄像头、雷达等产品客户群的进一步拓展,公司经营业绩再创新高。2024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0,893.71 万元,较上年度增长 17.25%。

  综上,公司近年不断积累的客户资源与持续增长的业绩实力,为项目的实施及产能消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本项目的实施主体为深圳市豪恩汽车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额为 39,288.09 万元,场地建设投入金额 640.00 万元,设备投入金额 29,485.00 万元,软件投入金额 260.00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61.26 万元,预备费 304.46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 8,537.37万元。

  此报告为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IPO募投可研、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能评环评、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