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中国大陆)电子·控股有限公司-官网

2025款新能源车智能化对比:语音交互车联网功能实测-PG电子控股有限公司
关闭
2025款新能源车智能化对比:语音交互车联网功能实测
作者:小编 日期:2025-07-22 点击数: 

  2025款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已成为行业竞争的核心焦点。随着消费者对智能交互、车联网、语音助手等技术的期待不断提升,各大车企纷纷加大在智能化领域的投入,力求在人机交互、智能驾驶、车家互联等方面实现突破。本文将从语音交互、车联网功能两个方面,对2025款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表现进行深入对比分析,结合多份权威报告和实测数据,探讨其在智能化方面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

2025款新能源车智能化对比:语音交互车联网功能实测(图1)

  语音交互作为智能座舱的核心功能之一,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中得到了显著提升。2025款新能源汽车普遍搭载了基于AI大模型的语音助手,如极氪001的Kr AI、蔚来ES6的Nomi系统、长安深蓝SL003的14.6英寸中控屏等,均实现了语音指令的快速响应与精准识别。这些系统不仅支持基础的导航、音乐、空调控制等操作,还具备多模态交互能力,能够结合手势、视线追踪等技术,减少驾驶员的视线转移时间,提升驾驶安全性。

  在语音识别方面,2025款新能源汽车的识别准确率普遍较高。例如,长城汽车Coffee OS 2系统在实测中展现出超高唤醒率和识别率,仅需250毫秒的唤醒速度,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此外,部分车型还支持方言识别,如比亚迪宋Pro EV的DiLink系统基于安卓开发,支持软件扩充,语音识别能力较强。然而,面对快慢语速、方言等复杂语料时,识别准确率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在语音交互的场景应用上,2025款新能源汽车的功能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例如,极氪001的AI EVA自然语义识别能够处理超过15万+的车控指令,支持“全舱自由说”,实现车内交流的自然流畅。而蔚来ES6的Nomi系统则以快速响应和高识别率著称,能够准确识别用户指令并执行相应操作。此外,部分车型还支持车外语音交互,如广汽飞行汽车GOVY AirJet等创新产品,可在车外与车辆对话,实现音乐播放、灯光秀等功能。

  车联网功能是2025款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5G-V2X技术的普及,车辆与交通信号、路侧设备的实时交互能力大幅提升,实现了车路协同与高阶自动驾驶的深度融合。例如,极氪001配备了双NVIDIA DRIVE Orin-X芯片与混合固态激光雷达,并成功应用了自研的浩瀚智驾2.0系统,实现了无图城市NZP的全量推送,无论在何种道路条件下,车辆都能安全、高效地行驶。而阿维塔12则通过Kr AI大模型的融入,实现了从被动操作到主动服务的重大转变,提升了车辆在复杂路况下的交互博弈和路径规划能力。

  在车联网功能的实现上,2025款新能源汽车普遍支持远程控车、OTA升级、App远程控制等功能。例如,上汽与北汽新能源2025款电动汽车均标配了4G网络接入,支持远程控车、智能寻车、APP远程控制等功能。此外,部分车型还支持车家互联,如蔚来ES6的Nomi系统可联动车家互联,实现远程控制智能家居设备,如提前启动空调或扫地机器人。而长安深蓝SL03的全感官数字座舱则支持14.6英寸中控屏偏转,方便用户操作,并通过高通8155芯片实现快速响应。

  在车联网功能的生态融合方面,2025款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例如,极氪001的Kr AI大模型支持四音区语音交互、一句话多指令等自然交互功能,能够精准识别红绿灯及弱势交通参与者,在复杂路况实测中表现出色。而理想ONE在OTA升级后,引入了思必驰+微软的技术,提升了唤醒速度、识别准确度和语义理解能力。此外,东风自主新能源也成果丰硕,风神SKY EV01、奕派与华为合作,纳米发布纳米06,为智能交互增添新亮点。

  从语音交互和车联网功能两个方面来看,2025款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化趋势。在语音交互方面,极氪001凭借其8295智能座舱计算平台和Kr AI大模型,实现了语音交互的速度与流畅性达到新高度,支持超过15万+的车控指令,具备“全舱自由说”的能力。而蔚来ES6的Nomi系统则以快速响应和高识别率著称,能够准确识别用户指令并执行相应操作。相比之下,比亚迪宋Pro EV的DiLink系统虽然操作流畅,但语音识别能力一般,且界面切换存在卡顿。而江淮IEVS4的界面设计接近智能手机,但响应速度较慢,语音识别能力一般。

  在车联网功能方面,极氪001凭借其双NVIDIA DRIVE Orin-X芯片与混合固态激光雷达,实现了无图城市NZP的全量推送,无论在何种道路条件下,车辆都能安全、高效地行驶。而阿维塔12则通过Kr AI大模型的融入,实现了从被动操作到主动服务的重大转变,提升了车辆在复杂路况下的交互博弈和路径规划能力。相比之下,比亚迪宋Pro EV的DiLink系统虽然支持软件扩充,但车联网功能较为基础,缺乏生态融合。而江淮IEVS4的车联网功能较为单一,缺乏远程控车和App远程控制等功能。

  尽管2025款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首先,语音交互在面对快慢语速、方言等复杂语料时,识别准确率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次,车联网功能在复杂路况下的表现仍有待提升,尤其是在无图城市NCA等高阶自动驾驶场景中,车辆的感知能力和决策能力仍需进一步优化。此外,多模态交互的深度融合仍需时间,尤其是在没有方向盘、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情况下,如何精确识别和执行用户指令,仍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未来,随着AI大模型和5G-V2X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升。例如,极氪001的Kr AI大模型支持四音区语音交互、一句话多指令等自然交互功能,能够精准识别红绿灯及弱势交通参与者,在复杂路况实测中表现出色。而理想ONE在OTA升级后,引入了思必驰+微软的技术,提升了唤醒速度、识别准确度和语义理解能力。此外,东风自主新能源也成果丰硕,风神SKY EV01、奕派与华为合作,纳米发布纳米06,为智能交互增添新亮点。

  2025款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尤其是在语音交互和车联网功能方面,各大车企纷纷推出创新技术,以提升用户体验和驾驶安全性。然而,面对快慢语速、方言等复杂语料时,识别准确率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复杂路况下的表现仍有待提升,尤其是在无图城市NCA等高阶自动驾驶场景中,车辆的感知能力和决策能力仍需进一步优化。未来,随着AI大模型和5G-V2X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水平将不断提升,为用户带来更加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

  2025款新能源汽车在语音交互方面采用了多种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以提升人机交互的自然性、智能化和主动性。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及其应用:

  极氪001和极氪007搭载了Kr大模型,该模型支持“全舱自由说”,具备强大的自然语音识别能力,能够实现语音指令的快速响应和多任务处理。例如,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控制车机系统,如打开APP、播放视频、导航等,无需手动操作。此外,Kr大模型还支持多模态交互,结合手势、环境感知等信息,实现更自然的交互体验。

  AION RT车型搭载了ADiGO SENS大模型,该模型能够识别多国语言,并模拟人类对话逻辑,提升了交互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这使得AION RT在语音交互方面更加国际化,适合多语言用户。

  小鹏G9的AI助手通过云端学习用户习惯,能够主动规划路线、预订咖啡等服务,体现了AI在语音交互中的主动服务能力。其AI助手基于大模型技术,能够理解复杂的指令并做出相应调整。

  华为在2025款智界S7中引入了Pangu大模型,该模型将集成到HarmonyOS 4.0系统中,进一步提升语音助手的语义理解和多模态交互能力。

  吉利汽车在银河E8等车型中应用了星睿AI大模型,该模型具备更强的语义理解和上下文理解能力,能够实现更自然的对话交互。

  蔚来推出了中国首个智能驾驶世界模型NWM,该模型不仅用于自动驾驶,还可能集成到语音交互系统中,提升语音助手的语义理解和多模态交互能力。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语音助手将更加依赖多模态大语言模型,结合语音、图像、手势、心率等多种信息,全面感知用户状态和需求。例如,通过车内摄像头识别驾驶者面部表情和视线方向,自动调整座椅和导航界面;结合手势识别技术,用户可通过手势操作与语音助手交互。

  小鹏等车企采用端到端大模型,如Xnet、Xbrain和Xplanner,其中Xbrain能够理解复杂的交通标志,并根据周围环境做出实时调整,提升了语音交互的智能化水平。

  2025款新能源汽车在语音交互方面广泛采用了多种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包括Kr大模型、ADiGO SENS大模型、Pangu大模型、星睿AI大模型、NWM大模型等,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语音识别的准确性和自然度,还增强了语音助手的主动服务能力和多模态交互能力,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智能、便捷的用车体验。

  车联网功能在复杂路况下的实际表现如何,有哪些技术改进措施可以提升其可靠性

  车联网功能在复杂路况下的实际表现,以及其可靠性提升的技术改进措施,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结合我搜索到的资料进行详细说明。

  在复杂路况中,车联网系统能够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如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和深度学习算法,识别行人、非机动车、突发障碍物等,并提前做出避让或减速的决策。这种能力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隧道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环境中尤为关键。

  车联网通过与路侧基础设施(如交通信号灯、道路融合感知系统、微环境气象站等)的协同,实现对路况的实时感知和信息共享。例如,车辆可以接收到前方道路的拥堵信息、事故地点、施工信息等,从而优化行驶路线,避开危险区域。

  在极端情况下,车联网支持远程遥控驾驶和协同驾驶模式,特别是在自动驾驶系统出现故障或复杂场景下,网联化技术可以提供全局最优的驾驶策略,提高控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高阶智驾系统结合高精地图、精确定位和车联网信息,能够在高速公路等场景中实现稳定的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和自动变道等功能。而在城市复杂路况中,通过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和深度学习算法,车辆能够识别并应对突发状况。

  尽管车联网在复杂路况下表现良好,但其通信性能仍面临挑战。例如,物理层性能提升、跨层调度优化和应用层实时性优化是提升车联网通信可靠性和低时延的关键。此外,极端天气(如雨雪、雾霾)可能影响传感器的感知能力,导致数据质量下降。

  物理层优化:采用短码传输模型、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等技术,提升通信的可靠性和低时延。

  应用层优化:通过优化信息年龄(Information Age)来提升车联网数据传输的实时性。

  异构传感器融合:结合多种传感器(如雷达、激光雷达、摄像头)提升感知精度和鲁棒性。

  高精度地图与定位:利用5G定位技术、高精度地图,提升车辆在复杂环境中的定位精度和路径规划能力。

  智能路侧感知设施:部署智能路侧感知设备,如RSU(路侧单元)、微环境气象站等,提升对交通流和环境的实时感知能力。

  数据质量保障:通过优化路侧数据采集和处理流程,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特别是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

  网络切片与边缘计算:利用5G边缘计算技术,实现数据的本地处理和转发,减少对云端的依赖,提升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冗余与容错机制:在路侧通信中引入冗余传输和容错机制,确保在部分通信链路中断时仍能维持基本功能。

  车路协同控制:通过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实现车辆与道路设施的协同控制,提升整体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

  协同感知与决策:通过多车辆间的信息共享,实现协同感知和协同决策,提升复杂路况下的应对能力。

  远程遥控与人工接管机制:在自动驾驶系统出现故障时,通过远程遥控或人工接管机制,确保车辆安全。

  功能安全流程体系:构建完整的车路云一体化功能安全流程体系,涵盖从设计、测试到部署的全生命周期。

  功能安全分析:开展基于LTE-V2X和C-V2X的预警类应用功能安全分析,确保系统在复杂环境下的安全性。

  标准化与规范:制定基于5G边缘计算的车联网架构规范,明确各层级的技术要求和场景使用需求。

  车联网在复杂路况下的实际表现总体良好,尤其是在实时感知、路侧协同、远程控制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然而,其可靠性仍面临通信性能、数据质量、极端天气适应性等方面的挑战。通过提升通信性能、增强路侧基础设施感知能力、优化数据服务稳定性、提升协同控制能力以及推动标准化与功能安全体系建设,可以有效提升车联网在复杂路况下的可靠性,推动其在实际道路中的广泛应用。

  这两项技术的协同作用不仅提升了车辆的感知能力、决策能力与交互体验,还推动了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为新能源汽车的全面智能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5G-V2X(Vehicle-to-Everything)技术作为车联网的核心通信技术,能够实现车辆与车辆(V2V)、车辆与基础设施(V2I)、车辆与行人(V2P)以及车辆与网络(V2N)之间的实时通信。这种通信能力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更丰富的环境感知信息,从而显著提升了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例如,5G技术可以支持3D高精度地图数据的传输,降低通信时延,提高车辆在复杂交通环境中的感知精度和响应速度。此外,5G-V2X技术的成熟,使得车路协同成为可能,车辆可以实时获取道路状态、交通信号、行人动态等信息,从而优化行驶路径和驾驶策略。

  AI大模型的引入,使得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AI大模型能够处理多模态数据(如文本、语音、图像、视频等),并结合端云协同架构,实现更自然、更智能的交互体验。例如,比亚迪、吉利、极氪等品牌已将阿里云、华为、盘古等大模型集成到车型中,提升了语音交互、个性化推荐、自动驾驶决策等能力。AI大模型还支持无图化智驾,即在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情况下,通过端到端大模型实现城市NOA(Navigation on Autopilot)功能,从而降低对高精地图的依赖,提升自动驾驶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此外,AI大模型还能够通过持续学习和优化,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决策能力,使其在复杂城市环境中具备更强的感知和应对能力。

  AI大模型与5G-V2X技术的结合,推动了车路云一体化的发展。车路云一体化是指车辆、道路基础设施和云端计算平台之间的协同感知、决策和控制。这种协同模式不仅提升了车辆的感知能力,还通过云端计算平台实现了更高效的算法迭代和数据共享。例如,华为的HarmonyOS平台和小米的澎湃OS平台,通过多设备互联互通,实现了智能座舱与整车系统的无缝协同。此外,中信科智联推出的C-V2X融合智能驾驶域控制器解决方案,支持C-V2X直连通信,实现车车和车路协同,并提供丰富的传感器接入和高速数据通信接口。这种车路云一体化的模式,不仅提升了自动驾驶的智能化水平,还为新能源汽车的全场景智慧生态提供了支撑。

  AI大模型与5G-V2X技术的结合,还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在低碳生态中的发展。例如,V2G(Vehicle-to-Grid)技术使电动汽车能够参与电网削峰填谷,提升电网调节能力和运行效率。此外,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还促进了换电模式的普及,蔚来汽车已在全国建设大量换电站,并通过换电模式提升电池寿命和补能效率。AI大模型的应用,使得新能源汽车在智能生态中的角色更加重要,不仅作为交通工具,更成为智能城市的一部分,参与能源管理、交通调度、数据共享等多方面。

  随着5G-V2X技术的不断完善和AI大模型的持续演进,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未来,AI大模型将与5G-V2X技术深度融合,推动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能源管理等领域的全面升级。同时,新能源汽车也将成为智能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低碳、高效、智能的交通与能源系统提供有力支撑。

  2025款新能源汽车在多模态交互方面展现出多项创新应用,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人机交互的自然度和智能化水平,也进一步优化了驾乘体验和车辆的自主决策能力。以下是基于我搜索到的资料总结的2025款新能源汽车在多模态交互方面的创新应用:

  多模态交互技术是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它通过整合语音、视觉、手势、眼动等多种交互方式,实现更自然、更智能的人机交互。例如,华为鸿蒙座舱4.0实现了手势、眼动、语音三重交互融合,菜单层级压缩至2级,高频功能直达率100%。此外,蔚来ET9的15英寸AR-HUD支持车道级导航投影,将驾驶信息与实景道路无缝融合,提升了驾驶信息的直观性和实用性。

  手势交互技术是2025年新能源汽车交互方式的重要创新之一。Manus手势交互技术通过融合自然语言处理、环境感知与深度学习算法,实现了“无接触”、“直觉化”和“多模态”的交互方式。该技术结合眼动追踪和手势识别,实现精准交互,并且依托边缘计算与云端协同,确保指令响应时间毫秒级。这种交互方式不仅提升了驾驶的安全性,还推动了行业向“无屏化”和“去物理按键”方向发展。

  2025年,AI大模型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多模态交互能力的提升。例如,阿维塔12车型依托华为乾崑智驾ADS 3.0和鸿蒙4智能座舱,整合了3颗激光雷达,支持全国无图NCA模式,多场景自动驾驶决策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小鹏汽车则推出了搭载自研X-GPT大模型的P7+车型,结合AI天玑5.4.0系统,全车感知点超过1000个,支持深度语义推理和全舱自由交互。广汽埃安昊铂GT车型也首发了广汽AI大模型平台,优化了语音交互的精准度和情感化表达。

  多模态大模型在智能座舱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智己LS6通过AI技术打造了人、车、路之间的全新多模态交互方式,用户可以通过与AI交流,获得个性化的出行体验,如听笑话、听音乐、画画等。这种交互方式让汽车不再只是冷冰冰的机械产物,而是成为家庭的一员,为用户带来卓越的人车交互体验。

  多模态交互不仅提升了驾驶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也在舒适体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理想L9魔毯座椅通过6轴陀螺仪感知路况,联动气动按摩程序实现7种减压模式,提升了驾乘舒适度。特斯拉Model 3焕新版智能香氛系统,可根据驾驶模式自动切换香型,PM2.5过滤效率达99.97%,进一步提升了驾乘环境的舒适性。

  多模态交互在智能驾驶中的应用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例如,商汤科技的DriveAGI大模型支持端到端自动驾驶决策,已实车部署于国内头部车企的L4级测试车型。通过实时场景生成技术,可模拟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下的驾驶策略,显著提升了智驾系统的应用场景和安全性。此外,特斯拉持续优化其端到端大模型,以强化FSD系统的数据驱动型自动驾驶能力。

  随着多模态大模型的进一步普及,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交互方式将更加智能化和自然化。例如,Manus手势交互技术的未来展望中,手势交互将进化至“预测式交互”,实现“人车共生”。此外,重庆千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印奇预测,2025年将成为“AI + 车”元年,车辆将逐步演变为“最大规模的机器人载体”,不仅具备强大的自主决策能力,还能够精准执行各类指令,并通过车联网大模型实现全场景智能化的重大跃迁。

  2025款新能源汽车在多模态交互方面展现出多项创新应用,包括多模态融合交互系统、手势交互技术、AI大模型赋能、多模态交互在智能座舱和舒适体验中的应用,以及多模态交互在智能驾驶中的应用。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人机交互的自然度和智能化水平,也进一步优化了驾乘体验和车辆的自主决策能力,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高效和安全的出行体验。

  小鹏G6:2025款小鹏G6在语音识别方面表现突出,其语音识别率高达98.7%,并支持XGPT 4.0大模型,能够处理方言混合指令与模糊语义理解,响应速度极快。此外,小鹏G6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也具备较强竞争力。

  小米SU7:小米SU7搭载了“小爱同学”语音助手,支持米家设备联动、自定义唤醒词,并且能够模仿亲友声线,提供个性化的语音交互体验。尽管其在语音识别榜单中未进入前三,但其生态优势明显,是小米生态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极氪001:2025款极氪001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搭载了8295智能座舱计算平台和Kr AI大模型,支持超过15万种车控指令,语音交互流畅自然。同时,其浩瀚智驾2.0系统采用两颗英伟达Orin智能驾驶辅助芯片,算力提升至508 TOPS,支持1000种交通场景识别。

  阿维塔12:阿维塔12在华为技术支持下,搭载鸿蒙4智能座舱系统,支持智慧语音、多指令快速响应等功能。其智能驾驶方面,华为乾崑智驾ADS3.0配备3颗激光雷达,视野覆盖范围广,测距精度高,自动进入领航模式。

  比亚迪汉EV:比亚迪汉EV搭载DiLink100高阶版智能座舱和D100(6nm)5G芯片,支持全场景连续对话、可见即可说等功能,AI语音唤醒响应速度快。其智能驾驶方面,配备“天神之眼”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DiPilot300,实现高速路、快速路、城市道路的NOA智能领航。

  五菱星光2025款EV:五菱星光2025款EV搭载了“灵眸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和“灵语座舱”,支持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保持等功能,并能优化路径规划和紧急制动响应。其语音交互响应速度和识别精度显著提升,提供便捷出行体验。

  欧拉好猫:2025款欧拉好猫搭载了长城汽车最新的智能车机系统——Coffee OS3,支持超过100种泊车场景的智能泊车功能,语音交互系统支持连续对话和方言识别。其智能化体验全面提升,产品力有所增强。

  智己L6:智己L6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也具备较强竞争力,尤其是在智能驾驶系统方面,其技术积累和应用场景较为丰富。

  智界S7:智界S7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也表现出色,尤其是在智能驾驶系统方面,其技术积累和应用场景较为丰富。

  特斯拉Model Y:特斯拉Model Y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也具备较强竞争力,尤其是在智能驾驶系统方面,其技术积累和应用场景较为丰富。

  这些车型在语音识别和车联网功能方面各有优势,竞争激烈,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车型。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推荐几款PG电子游戏,哪些游戏比较热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