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PG电子游戏的经典攻略值得参考?有哪些PG电子游戏的经典攻略值得参考?
重庆两江新区金山大道的千里科技大楼里,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正在重塑这家昔日破产重组的汽车企业,而远在杭州的阿里系却另有棋局。
2025年7月8日,重庆千里智驾科技有限公司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注册资本2亿元正式到位。这家由重庆千里科技主导的智能驾驶企业,在成立仅四个月后,就宣布了雄心勃勃的产品路线+级辅助驾驶起步,六个月内推出L3级系统,2026年下半年进军L4级Robotaxi领域。
当千里科技在6月发布首款L2+级智驾系统时,董事长印奇宣称要打造“智能驾驶时代的开放平台”。
这句话的背后,一场精心设计的资本布局已然就位:天眼查最新数据显示,阿里系正通过多层股权架构深度介入这家重庆企业的智能驾驶转型。市场不禁疑问:阿里系是否正在下一盘大棋?
千里科技的前身力帆汽车,曾经历中国汽车行业最戏剧性的生死轮回。这家曾经的摩托车霸主在转型汽车制造后陷入困境,2020年8月因供应商申请破产,最终进入破产重整阶段。
生死转折点出现在2020年12月。在重庆市政府与吉利集团主导下,力帆完成破产重整。吉利成为实际控制方后,公司更名为力帆科技,2021年成功扭亏为盈。
线月,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印奇旗下的重庆江河顺遂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24.3亿元受让吉利科技集团持有的力帆科技19.91%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同年10月,印奇正式出任董事长。
2025年2月,公司完成更名——重庆千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亮相,宣告聚焦“AI+车”战略。公司业务被明确划分为“终端业务”与“科技业务”两大板块,智能驾驶成为核心战场。
2024年财报数据印证了转型成效:全年营收70.35亿元,同比增长3.94%;归母净利润0.4亿元,同比大增65.28%。尤为亮眼的是,汽车业务全年销量达5.78万台,同比增长36.7%,创下三年新高。
2025年3月,千里科技联手吉利、迈驰智行等合作伙伴,共同投资设立重庆千里智驾科技有限公司,标志着其正式进军智能驾驶领域。这家承载厚望的合资企业,目标直指“打造面向第三方整车企业的开放平台”。
产品落地速度惊人:6月23日,千里科技发布了面向L2+级的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千里智驾1.0。该方案已率先与吉利达成合作,支持后者在3月发布的千里浩瀚智驾解决方案。
更引人瞩目的是其技术路线图:未来六个月内发布L3级智驾方案——千里智驾2.0;2026年下半年推出面向Robotaxi场景的L4级方案——千里智驾3.0。如此激进的演进速度,在传统车企背景公司中实属罕见。
人才布局同样亮眼,2025年6月,原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首任总裁王军加盟千里科技,出任联席总裁,全面负责科技业务板块。王军的履历堪称中国智能汽车发展缩影:从国家级研究所工程师,到华为3G/4G技术负责人,再到创建华为车BU。
技术团队构建呈现“三叉戟”格局:印奇主导AI算法(清华大学天才班出身的第一代AI创业者),陈奇负责硬件(前华为智驾硬件负责人),王军统领整体业务。这种配置让市场对千里智驾的技术前景充满期待。
根据天眼查7月25日更新的穿透信息,阿里系对千里科技的介入远超市场预期:迈驰智行(重庆)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第二大股东,持有千里科技19.91%股权;原力聚合(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持有迈驰智行80%股权,原力聚合的前两大股东名单中,上海云玡企业管理(34.5%)与杭州灏月企业管理(30.2%)均由蚂蚁集团、淘宝、天猫、阿里巴巴全资控股。千里智驾公司的组建方案经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审批,虽然阿里系未直接出现在股东名册,公司也未公开股东投票细节,但阿里系通过这样的控股架构,仍然对千里科技具备关键决策影响力。
作为阿里生态企业,高德地图在2025年云栖大会宣布“向合作伙伴开放厘米级高精地图”。目前,高德地图已将西南地区厘米级高精地图数据接入千里智驾1.0系统,千里智驾1.0发布会披露“接入高精地图后,在重庆复杂路况的接管率下降35%”。中国汽研2025年7月发布的《智能驾驶系统测评报告》显示,搭载千里智驾1.0的睿蓝7车型在“全世界最复杂的立交桥”重庆黄桷湾立交的全程通过率为82%(行业平均67%),实际提升15%。
阿里云还在西南节点部署了英伟达H100集群,为包括L3级自动驾驶在内的AI训练提供算力支持,日均可处理PB级路测数据。此外,菜鸟也计划2025年在全国投运2000台自研L4无人车,成都天府新区是重点覆盖区域之一,将采用“裸车购买+FSD订阅”的轻资产模式。
华为HI模式的成功,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其核心架构包含三大支柱:全栈技术能力(芯片、OS、算法)、品牌协同机制(问界、智界等联合品牌)、渠道复用体系(华为门店销售汽车)。
千里科技的战略方向与华为有显著差异:其科技业务聚焦提供汽车AI化解决方案,而非直接定义整车产品。董事长印奇明确表示:“打造面向第三方整车企业的开放平台”,这一定位更接近技术供应商角色。
千里科技2024年研发支出仅5.3亿元,不及华为车BU同期投入(214亿元)的零头。速腾聚创高管曾透露:“2025年激光雷达开模成本仍占车企L3研发投入的15%~20%。”据此推算,千里科技L3系统的激光雷达选型预算面临压力,其规模难以覆盖头部厂商单款传感器的前期开发投入。
在生态建设方面,千里科技虽有吉利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但缺乏自有终端消费生态支撑。相较之下,阿里系则拥有高德地图(出行场景)、阿里云(算力支持)、斑马智行(车载系统)、菜鸟网络(物流场景),这些生态资源若能有效整合,理论上可构建完整智能出行闭环。但当前这些能力尚未与千里科技产生协同。
在渠道方面,华为通过1800家门店三个月售出17万辆智选车,而搭载千里智驾的睿蓝汽车至今未能登陆淘宝、天猫汽车频道。有媒体曾经做过调查,在重庆街头随机询问时,10位受访者中有7人将睿蓝汽车误认为“吉利新出的网约车品牌”。这种认知误差并非言之无物,睿蓝2024年销量59094辆中,B端网约车/出租车占比超60%(如曹操60车型),个人用户占比不足40%。“用户知道问界是华为车,但没人觉得睿蓝和阿里有关系。”千里科技营销总监坦言。这也是目前阿里进军智能驾驶和新能源汽车面临的难题:问界由华为深度参与研发、渠道及营销,消费者自然建立强关联,但睿蓝的阿里角色仅限于资本层面,还没有任何技术或品牌协同。
从产业格局看,中国智能驾驶领域正呈现三种发展路径:华为HI模式(全栈技术输出);比亚迪模式(垂直整合);第三方开放平台(如千里智驾、百度Apollo)。
在2025年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发展论坛(吉林长春)的演讲中,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张永伟指出:“当前智能驾驶竞赛已进入‘数据规模×算力密度×商业闭环’的三维对抗阶段。”“股权纽带解决了资源流动问题,但真正的胜负手在于谁能率先构建技术—产品—用户的飞轮。”张永伟总结道。
尽管当前阿里系与千里科技分属不同赛道,产业变革的浪潮可能推动双方走向协同。潜在结合点清晰可见:千里智驾的技术研发需要海量道路数据训练;阿里云强大的算力基础,可有效支持自动驾驶算法的训练迭代;更为重要的是,蚂蚁集团在区块链和隐私计算领域的技术积累,能解决智能汽车数据安全与合规痛点——这正是千里科技SWOT分析中明确的战略威胁。
重庆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在2024年年报中展望:“整个行业正处于从‘车+AI’到‘AI+车’的关键转折期。”这一洞见揭示了智能驾驶的终局竞争——AI能力将成为定义汽车的核心要素。而真正的赢家,可能是那些能率先实现“技术研发+场景数据+商业闭环”三位一体的玩家。华为用问界系列的成功证明了这一模式的可行性,现在,轮到阿里系与千里科技给出自己的答案了。